走出太极拳运动的误区- 郑志鸿

 

来源:《武当》2005年第5期 作者:郑志鸿

太极拳之研究总体来说无外乎源流、原理两大方面;就其效果而言,离不开技击与健康两大要点。然而,今日之太极拳大有“高处不胜寒”之感,不管是政府组织,还是民间团体,都尚未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。

一、关于源流方面,或归于道教丹派人物张三丰,或归于河南陈王庭。

归于张三丰者,其证据不外乎那句“张三丰翻少林而创内家”,归于陈王庭者,其证据是“闲时来造拳”。显然,置中国武术发展与中华民族历史之于不顾,把祟文尚武的文化,局限于两个人物上未免太“近视眼”。宋代张三丰也好,明代张三丰也好,清代陈王廷也好,都不过几百年的历史,然而,太极拳历史可上溯几千年。

其佐证就是考古,如果马工堆汉墓还不是证明太极拳之存在的话,那么青铜器时代的三星堆人物雕像则可证明,而汉代的烧制陶器中,太极拳运动姿势更是栩栩如生,维妙维肖。一言以蔽之,早在三千或五千年以前,发明太极拳的祖先们,为了避免出现今日之源流混杂不清的现象出现,就制造了众多造型,煞费苦心地埋入地下,以警示后人,不要胡编乱造。王婆卖瓜哪家的瓜不甜?而王婆家的瓜籽,也是祖上所得?所以,太极拳源流应当追溯到远古时期。

二、关于原理方面

今日之太极拳理论或依附于中医学,或力从于以解剖学为代表的西医,就这样使太极拳由活生生的变成了死板板的东西,僵化的理论,这,已经严重阻碍了太极拳运动的发展。

应当说,无论西医或中医,都可以解释太极拳运动的现象或特征,但不能解释其本质。就像有些人认为自己是唯物主义者,就否定那些肉眼见不到的物质世界一样。即使是哲学家、医学家,如果不是亲自习练太极拳,不得其中滋味,就不能对太极拳品头论足。“梨子的滋味”只有亲口去尝,才能正确地道出其滋味。其实,太极拳的真正滋味用语言电难以表达,这就是太极的“体”,正如老于说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,既然叫太极拳,就已经超出了医学的范畴,怎么能用简单的经络学说或解剖学来解释呢?怎么能停留在现象与表面这个局限里呢?

简而言之,研究太极拳其理,必须上升到老子的“道德经”、庄子的养生之道,以至于归属于《易经》理论范畴之内。然而,今日之学者们,能有几人正确解读这些古代文化的经典呢?一颗闪光的宝石,只能对它诠释,如果自身不是宝石,任何论释,都有局限。我们要想走出误区,必须自身化作宝石,这样,它的光芒就无须要解释了。

三、关于太极拳与养生关系

健康与长寿是人类不朽的课题。丹派祖师张三丰也说“欲使天下豪杰延年益寿”。这就说明,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即健康的体质。健康的体质是生命的最核心东西。万物皆需要强盛、健壮,况人乎?

但是,运动不等于健康,健康也不等于长寿。太极拳运动,可以促进健康,可以促进长寿,但绝不等于长寿。那么,“打太极拳可以长寿”缺乏根据吗?严格地说,打好太极拳才能长寿,打错了反而短寿、折拳。 勿庸讳言,太极拳今日之五大流派,开花于世界各地。但是,他们长寿了吗?那些名人,生的伟大,死的自然吗?万物有生皆有死,观其生知其死,观其死也可知其生,更可知其“举”。太极拳各大流派的祖师,平均不到70岁,能算长寿吗?拳法自然吗?如果这些开山祖师都不能长寿,按照他们的拳路及精神去练拳,也很难长寿的。或标新立异,或局于流派,恪守门规只能使太极拳走入死胡同,只能使人的生命之光灰暗。

有目共睹,政治家局于党派者也很难长久,而那些心地高洁的人,舍生忘死的人,却偏偏能够寿终正寝。如张学良105岁,宋美龄106岁。何故?他们的心超越了派别、门限,故能大自在,真自在,而获得长生。能长生者必是至人,心与天地共通之人,明于大道之人。所以,练太极拳也必须超越,否则谈长寿必是自欺欺人。不从内心深处合乎大自然的法则,而流于门派形式,只能使太极拳走入死胡同,越练越死。

四、关于技

击是人类自我保护所必需的东西,太极拳演练如果只在“舞”姿优美上下功夫,必然流于形式。技击又是”茶余饭后之乐事”,没有技击就不能称“拳”。但是,今日之太极拳,能技击吗?能做到”犯者应手即仆”吗?太极拳之精华在流失,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。那种种名不符实的“太极冠军”已经把太极拳引入歧途,在为金牌沾沾自喜之时,离深渊已经不远了!

太极拳由原始的仙道武术,发展成今天的“大众舞蹈”,其普及与推广无疑造福了社会,造福了人类。但是,它作为中国民族的文化,在被社会广泛的流传同时,也被“滥竽充数”,致使今天的太极拳声誉一落千丈,更让那些酷爱传统文化的人们大为惋惜。在健康运动高潮之后,由于达不到那种“健康长寿”的目地,随之而来的必是太极拳运动的低潮期。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普遍现象,在中国各大公园里,太极拳之冷谈,还不及交际舞受青睐,而在大学武术课中,报名者寥寥无几,凄凉之极。一句话这是“太极舞蹈”失去了市场,它被淡出门外的序幕已经拉开了。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返璞归真,那么最终会像广播体操一样,被淘汰是其必然的命运。

那么,太极拳在向“太极舞”过渡时,究竟被掺了什么?假是哪里?把那些被掺假的东西重新“筛”出发去,太极拳之精华就可以再现出来,金是金、铁是铁,太极明珠定会重放光辉!

一、江湖把戏渗进太极拳中

谓江湖即是早年一些人为了生存,拉帮结派,定帮规、立掌门之类的派系形式与生存手法,由于文艺作品的渲染,这些混杂的东西、旧社会的残渣仍然有一定市场,特别是武术界更为泛滥,很多人未得到文化精华,却被糟粕所困扰,甚至掉进圈套。以太极拳而言,当年是杨露禅凭借真才实学而赢得了“杨无敌”之称。但是,杨露禅致力于武功研究,并没有刻意“光宗耀祖”之举。

杨露禅的时代也并无掌门“杨派”一说,可以肯定地说杨露禅时代已经有自己的特色,但是,杨露禅确无心去“别开生面另立一门”,其太极拳名扬天下之后,才开始出现今天这种五花八门现象。

究其实质而言,无非是刻意创名,创造声势而已,由于那些“掌门人”把太极拳“美化”了,使太极拳从武术变成了“舞蹈”,因此,可以肯定的说热衷于掌门之类的武术家,十有八九是满腹骗术的江湖残渣儿,遗憾的今日之中国,这些残渣搅得武术界黑烟滚滚,使太极拳等传统武术面目全非,武威顿失。

二、现代体育与西医肢解了太极拳

谓体育无非是运动的代称,武术界习惯称为练功。由于今日全球西方化之潮流,现代化美称令人眩目,似乎现代的一切都超越了古人,现代体育也就时髦了,再加上亚运会、奥运会那些光闪闪,金灿灿的奖杯迷人之极,使太极拳在走向世界的同时,太极拳运动正在中国被拔根而起,其土壤其水份之不足,使其有名无实,如果这样下去,长此以往,太极拳等传统武术必将成为流水之落花。

三、“传人”们误传了太极拳

太极拳的核心是什么?太极拳贵在“太极”,妙在“太极”二字,那么“太极”又是什么呢?它与太极拳有何内在本质的联系呢?

老子曰:“道生一、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万物”,常言道,“道由心生”,这样是说“道心生一” ,而后,“一生二”,“二”即是太极,为阴阳两气,其合起来为一气,“二”乃表象,本质还是一气而已,即元始祖气,清灵之气。

太极拳论中一语道破玄机,“以心行气,务令气沉着,以气连身,务令身随顺”,直言之,太极拳即“以心行气”而已。离开心,去谈太极,岂不笑煞古人。不论太极或任何武术,其本质不离心,俗语“万法归一”归在何处?心也!善恶皆由心生,拳法也由心起。

禅学有句话:“佛在灵山莫远求,灵山就在你心头,从有个灵山塔,只管塔下去静修”。可见古之仙佛必由心起、心修。尚有一俗家妙语:“达摩西来一字无,全凭心意用功夫”,故,儒家学说强调修、齐、治、平四个字,修者修身,即修其根本一内心,真心 ,使其合乎大自然,而不妄动,身心合一。

由于“以心行气”一语,很多人误传成“以心运气”,由此而产生“气沉丹田”之误导,更以“下丹田”为太极拳运动的关键,岂不坑人害己,这样误人子弟,又何能有长寿健康之效?

下丹田,即肚脐眼下边一寸三分之地,它主要起到消化吸收作用,如果炼这个地方就能长命百岁,岂不笑话,差之毫厘,谬之千理君不见,那些街头卖艺者,常常鼓起肚子,让人拳打脚踢,纹丝不动的硬气功师们,其早亡夭折,现象还少见吗?

非州,有一种半裸体舞,就是以肚脐眼为轴心,晃动屁股,印度舞也是以肚脐为中心,不过是摆动大腿而已,这能叫太极吗?不能,它不过是肚肠子游动而产生的效果而已。

肚子里的这股气,包括了先天的元气、卫气、营气、宗气,还参杂着胃肠消化道的氧气,及肠壁上的腐败之气、病气等等,可以说是混浊之气的聚散地。更明确地讲,从肛门中漏出去的气,放出的“屁”,带有臭味难闻,就是这股气而已。

这些混浊之气中,病毒隐藏之中,一但作怪,就是疾病,如果让这些气鼓来鼓去地运动,甚至会反窜到五脏六腑之中,从而反克生命的中枢,焉有不得病之理?岂能健康长寿?

现代体育中的“腹式呼吸”与“逆腹式呼吸”、“深呼吸”等于让肚子里混浊之气去冲击五脏六腑及大脑,像在人体内制造“地震”山洪爆发一样,其破坏程度极大,对生命之危害,后果极深。如果推广这种体育,不亚于图财害命!

太极拳中的“行气”,必须是高度净化的真气,这种真气“其聚则有,其散则无”,它可达于四肢百骸,提供营养,培元固本。运用真气能够祛走病邪之气,以正压邪,达到强体之效果,这是太极拳运动有别于其它任何体育的关键,故可以说太极拳是最高级,最科学的体育运动,但是,没有明师指导,或没有真正静修,一般的太极拳与其它体育或舞蹈无大差异,只是节奏慢而已。故习练太极拳不得真传,不入正道,像“太极舞”一类,不可能长寿,自然明了。

庄子曰:“真人之息,息之于踵,众人之息以喉。”“息之深深”即真气运行,在真气运动下产生的外形,才是真正的太极拳之动作。“精神要提得起”就是“以心行气”的要领不二法门,所以太极拳归根到底,一阴一阳,一开一合而已,要使一气贯通,必须重视呼吸真气,或“折叠”或“转换”,如吞如吐,似起似伏。其外表形状,则与灵性动物特征相似,有鹤行、虎立、鹿扬、熊坐、龟止、猴视之象,兼得武技,踢、扑、逼、拔、闪、转、腾、挪之态。若有缘得到“八门五步”秘技,自然能够养练可以强身健体,长命延寿,遇敌可“犯者立仆”无疑。

练好太极拳,就是如同造房子一样,必须有精密合理的设计和精心的施工制作,以及合格的原材料,而不是胡乱拼凑和只重装潢的外表。不管哪家哪派,不过是外形而已,内质不会变的。“以心行气”,只有这样,练太极拳,才能附合标准,进入生命自然运动的程序,可达到“由着熟而懂劲”,“由懂劲而接及神明”。才是太极拳的原汁原味。

四、太极“心法”今何在?

杨露禅当年从师陈长兴,习练太极拳前后三十余年,显然不是研究如何舞动身姿造型,而是太极之全艺,既有武功之精华,更有养生之绝秘。杨露禅习武的前二十年,是学其武术功夫,而后十年则是研究玄外之玄,即由武入道之秘法。从而有“大动不如小动”、“小动不如不动”、“不是不动而是内动”之说。内动是什么?静太极“心法”而已。但是,“心法”可能失传了。

太极拳运动包括了站桩、套路、单操、对练等,这些有形可见的东西,其内容皆可找得到。但是,要想长寿,生的伟大、死的无恙自然,尚需有“心法”。静功“心法”在现代已经被“传人”们遗失了。因为其“心法”贵在无形,也就无法研究。但是,历史证明,无形无象不等于没有,其佐证如下。

证之一,要从杨露禅名字上分析。“露禅”二字是其恩师所赐,“露”者甘露也,自天而降乃生命之源泉,“禅”者求道悟道,修道之阶梯,领悟生命与宇宙奥秘之开门钥匙。“露禅”顾名思义,是太极拳之“动”功向“静”功过渡的指路牌,这说明陈长兴不仅仅是一个太极拳真传者,而且是一位得道的大隐者,必知“心法”,必传其真道于弟子,其“心法”不过秘传不宣而已。

证之二,杨露禅72岁 无病而逝,安坐而归,其态自然,如果不得“心法”就不会这样自然地离世,说明杨露禅在最后那十年所学,得到了“道”之法,所以说杨露禅,由“懂劲”而“接及神明”,并非虚词,“牌位先生”之称呼也印证了这一点。

证之三,早年陈炎林(杨露禅太极拳五代)所著《太极拳刀剑合订本》,引述乾隆年间太极拳论,最后一页指出《太极拳真意》,“西山悬罄”,“虎吼雷鸣”,“水清泉静”这是对“心法”内景的阐述。但是,在杨露禅以后的诸派太极拳中,何人识得其真?何人得其秘法?

证之四,太极混元桩口传秘诀中,隐去了的一句话是什么?其口诀源于杨露禅,经杨少侯口传马润芝刘振山传阎世兴,因一直没有公开,其它太极派也自然没有人研究,这里不妨漏露其真诀。虽然简单却极为重要。

太极混元桩真诀,也称立禅口

“脚踏地,头顶天,十指空中悬○○○○○”。

“空胸下气,垂肘塌肩,提肛头舌顶,呼吸在丹田。”

“入息要自记,宜增不宜减,行之无过力,获益实非浅”。

有人指出这里的“十指”,应为“十字”,并且是“十字街头锁心猿”一语化意的谐音,也如同儒门修心法“立起甲子”一句,演变成“立起架子”一样,音同字不同,则意义全变了,所以现在的太极拳都在“抱球”。秘传口诀,被隐去的“○○○○○”,应当是“定神法”《西游记》中称“定身法”,“神”与“身”又是音同字不同 ,它玄在何处?妙在哪里?笔者二十年来,投师访友,几经挫折,虽踏遍大江南北,却一无所得。幸而在河南郊外,遇一位老人侯合法,寿91 ,被告之五个“”,乃是一个“”,可追溯到“河图洛书”之内丹法。此乃天机,何人敢泄?

说,“心法”是以心传心之法,“贵在心传”,“传一得一”,一般要过了六十岁才能授受,唯有得了“心法”,才能晓阴阳,明万物之理,它即是养生之大道,又是成仙造佛之根本。佛、道、儒三教之中“心法”皆是秘传,由于不立文字,一般人难得领会,以至于旁门左道,妄言妄语,而不知其真秘,它们虽漏洞百出却也能够欺世盗名,骗财取物。练功不得“心法”,如何得真气?不得真气,如何能养生?不会养生又如何能长寿?这就是近代太极名花早谢之谜,也是练气功走火入魔之因。今天,习太极拳者千千万万,得“心法”者九牛一毛,故不管其何派架子,如何美观都不过是皮毛,而把那些“太极舞蹈”当成太极拳来传授者,岂不更是欺世盗名。真假“李逵”不能同日而语,真假“悟空”岂能同席而坐假“唐僧”用此来骗徒弟,骗国人,老外却不信“假”,骗来骗去只骗了同胞。所以太极拳界要“打假”,武术界也要“清理”假货。

证之五:不仅太极拳,就连八卦掌也是秘传“心法”,作为旁证,可以研究董海川墓志中“行凝神导气之法”一句,足可证明董海川传世的八卦掌,其变化万端的武技之外,尚有不变的“心法”支持。众所周知,董海川寿85岁 与杨露禅皆乃无病而逝,真可谓同工异曲,可知,达到高级武功境界的古人,必有“心法”支持,否则是不可能的。经过比较,至少我们可以看到在杨露禅之后的诸派名家、大师们没能做到像杨露禅那样,生的伟大,离的泰然自若,似乘仙鹤云游他方,他在虽死如生的别离一世的一刹那,证明了太极精华既能养生也能安眠。不仅如此,没有练外功拳法的真修者,也能长寿,可见“心法”何等重要。那么请问,今日之各派太极名家,有谁把“心法”撒向人间呢?今人如果不得“心法”去修气功之类,如果不入正道,不是很容易误入岐途吗?况且,今日之中华大地,鲜花虽然满地,败草不是更多吗?以假乱真,比比皆是恐怕并非言之过分吧!

関連記事

  1. 論師徒与伝承(師弟と伝承について)

  2. 理清“三坟”“五典”的来龙去脉,认识道医学的科学性,先进性,炎黄子孙镜…

  3. 基本から派生、そしてまとめへ

  4. 天経 電子版発売!

  5. 吕祖劝世人省悟歌

  6. 武と道ってなんだろうか?

  7. 20余年学习研究,终于破译天机,发现华夏文明的源头!

  8. 練習する太極拳の流れ